火热的“互联网+”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5-07-28浏览:3726
“互联网+”将成常态,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接下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在宏观方面会有十个大的发展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
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
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
“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三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更接地气的“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便于进一步合作。
趋势二:“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其实从服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也是一种转型。
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他们本身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盈利方式则是双方对接成功后的服务费用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培训、招聘、资源寻找、方案设计、设备引进、车间改造等。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服务的涉及的领域有大数据、云系统、电商平台、O2O服务商、CRM等软件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机器人、3D打印等。
趋势三: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技术
“转型红利”期的第一个热门职业会是“互联网+”技术。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会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
从事“互联网+”服务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整体规划性思路,他们能够根据“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做事,然后再有一个具体而擅长的领域,譬如运营及技术等,通过不断的向下延伸而匹配到线下的传统企业中。
甚至,“互联网+”服务商要为每一个企业配备数个服务代表,工作人员“驻商”或者“驻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趋势四:“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政府及企业也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的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其实这些培训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职位,传统企业想改变企业架构,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技能职工。
“互联网+”职业培训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趋势五: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
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某地的小型商城,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与其接洽。甚至这些平台会专门成立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更深入到企业内部。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初期的转型实操上,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一来可以从平台或者生态上积累部分资源并学习其运营模式,二来可以避免自搭平台运营失败的情况出现。
加上平台或生态,也能更好的认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了解整体产业链布局,建立格局观。
这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以后才能以点代面,企业自身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当然,平台或生态不只是线上的,线下的资源整合的一定程度,也能催生出平台。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升级。
趋势六: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
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这是每一个接受“互联网+”的企业应该遵循的。
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也是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人员架构可以变的像传统企业一样扁平,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配齐,考核制度也可以效仿互联网企业,但是更底层的供应链改造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供应链涉及物流、现金流等各种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传统企业在现在看来根本是无法改造的。传统供应链模式相对效率低下,互联网化以后的传统企业必定会受其拖累。因此,“互联网+”要求有一部分专门研究供应链设计及改造的专业人才站出来,为广大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
趋势七: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
O2O将会大受重视,O2O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都在探讨的话题,只是O2O不算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广大传统企业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而进一步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
同时,作为连接线上及线下的新商业形式,会成为当前广大传统企业的首选,O2O相关的资讯公司及研究单位会受重视及热捧。在“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很多认为在线上线下产业相融合的大趋势下,O2O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个看法是伟哥不认同的。
作为专业研究线上线下相连接的一种商业形式,目前很多传统的企业尤其是手工业已经从中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互联网+”模式需要借鉴的。
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伟哥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推出,各种基于O2O的商业模式是其参考,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推动。
趋势八: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目前,全国的孵化器已经超过1200个,2015年会是孵化器的整合元年。同时,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主推“互联网+”,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企业将会与高新产业一样受到孵化器的重视。
“互联网+”被作为政策推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全面创业是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智能硬件、在线教育、O2O等领域创业项目的火热,间接推动了新材料、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兴起,这些领域同样也出现了足够多的创业项目。
当前,围绕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创业项目的关联性是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可以梳理与整合某些行业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是另一条脉络,这条线把智能硬件、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连接起来。
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牵头推出“互联网+”政策,正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产生。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传统的创业项目也就越来越好,以此来解决行业的升级。所以,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趋势九: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
互联网企业投资持股传统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传统企业投资或者收购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的传统企业转型研究中,伟哥认为入股与并购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最简单快捷的方式。
这比传统企业高薪挖电商运营团队或者引入高科技人才更直接有效,引进团队和人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原有结构及运营模式磨合,也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转变运维模式的。
直接收购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全部业务打包性的与传统企业对接,相当于互联网业务外包但又是内部的公司,双方的业务及职工又不受冲突,可谓一举多得。
不要看互联网企业价值多少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就那么多,线下的资本要比线上多很多。大量的民间资本长期累积,过去这些资本都投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
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钱生钱”的投资模式如今已经走向病态,以P2P等巧立名目的民进非法集资还在与日俱增,如果这部分钱能够转投创业项目,将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
趋势十: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虽然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切入传统市场,这些企业也需要转型。最鲜明的例子是当前数以万计的手机应用,这些APP肢解了PC互联网的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但是缺乏更好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挣钱的来路。
可能用户很多,活跃度也很高,但就是无法直接变现,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太差。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的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如唱吧在尝试自己做KTV以及与线下KTV合作,墨迹天气开始做硬件商家合作空气检测及空气净化的硬件。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企业主动找传统企业,谈及的条件等方面会非常被动,“互联网+”则会让传统企业主动找互联网企业。譬如在“治霾”这个问题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传统检测设备的商家肯可能都会找到互联网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合作方案。“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
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
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
“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三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更接地气的“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便于进一步合作。
趋势二:“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其实从服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也是一种转型。
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他们本身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盈利方式则是双方对接成功后的服务费用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培训、招聘、资源寻找、方案设计、设备引进、车间改造等。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服务的涉及的领域有大数据、云系统、电商平台、O2O服务商、CRM等软件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机器人、3D打印等。
趋势三: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技术
“转型红利”期的第一个热门职业会是“互联网+”技术。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会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
从事“互联网+”服务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整体规划性思路,他们能够根据“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做事,然后再有一个具体而擅长的领域,譬如运营及技术等,通过不断的向下延伸而匹配到线下的传统企业中。
甚至,“互联网+”服务商要为每一个企业配备数个服务代表,工作人员“驻商”或者“驻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趋势四:“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政府及企业也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的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其实这些培训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职位,传统企业想改变企业架构,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技能职工。
“互联网+”职业培训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趋势五: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
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某地的小型商城,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与其接洽。甚至这些平台会专门成立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更深入到企业内部。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初期的转型实操上,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一来可以从平台或者生态上积累部分资源并学习其运营模式,二来可以避免自搭平台运营失败的情况出现。
加上平台或生态,也能更好的认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了解整体产业链布局,建立格局观。
这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以后才能以点代面,企业自身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当然,平台或生态不只是线上的,线下的资源整合的一定程度,也能催生出平台。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升级。
趋势六: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
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这是每一个接受“互联网+”的企业应该遵循的。
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也是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人员架构可以变的像传统企业一样扁平,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配齐,考核制度也可以效仿互联网企业,但是更底层的供应链改造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供应链涉及物流、现金流等各种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传统企业在现在看来根本是无法改造的。传统供应链模式相对效率低下,互联网化以后的传统企业必定会受其拖累。因此,“互联网+”要求有一部分专门研究供应链设计及改造的专业人才站出来,为广大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
趋势七: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
O2O将会大受重视,O2O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都在探讨的话题,只是O2O不算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广大传统企业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而进一步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
同时,作为连接线上及线下的新商业形式,会成为当前广大传统企业的首选,O2O相关的资讯公司及研究单位会受重视及热捧。在“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很多认为在线上线下产业相融合的大趋势下,O2O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个看法是伟哥不认同的。
作为专业研究线上线下相连接的一种商业形式,目前很多传统的企业尤其是手工业已经从中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互联网+”模式需要借鉴的。
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伟哥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推出,各种基于O2O的商业模式是其参考,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推动。
趋势八: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目前,全国的孵化器已经超过1200个,2015年会是孵化器的整合元年。同时,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主推“互联网+”,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企业将会与高新产业一样受到孵化器的重视。
“互联网+”被作为政策推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全面创业是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智能硬件、在线教育、O2O等领域创业项目的火热,间接推动了新材料、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兴起,这些领域同样也出现了足够多的创业项目。
当前,围绕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创业项目的关联性是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可以梳理与整合某些行业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是另一条脉络,这条线把智能硬件、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连接起来。
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牵头推出“互联网+”政策,正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产生。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传统的创业项目也就越来越好,以此来解决行业的升级。所以,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趋势九: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
互联网企业投资持股传统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传统企业投资或者收购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的传统企业转型研究中,伟哥认为入股与并购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最简单快捷的方式。
这比传统企业高薪挖电商运营团队或者引入高科技人才更直接有效,引进团队和人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原有结构及运营模式磨合,也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转变运维模式的。
直接收购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全部业务打包性的与传统企业对接,相当于互联网业务外包但又是内部的公司,双方的业务及职工又不受冲突,可谓一举多得。
不要看互联网企业价值多少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就那么多,线下的资本要比线上多很多。大量的民间资本长期累积,过去这些资本都投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
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钱生钱”的投资模式如今已经走向病态,以P2P等巧立名目的民进非法集资还在与日俱增,如果这部分钱能够转投创业项目,将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
趋势十: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虽然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切入传统市场,这些企业也需要转型。最鲜明的例子是当前数以万计的手机应用,这些APP肢解了PC互联网的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但是缺乏更好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挣钱的来路。
可能用户很多,活跃度也很高,但就是无法直接变现,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太差。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的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如唱吧在尝试自己做KTV以及与线下KTV合作,墨迹天气开始做硬件商家合作空气检测及空气净化的硬件。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企业主动找传统企业,谈及的条件等方面会非常被动,“互联网+”则会让传统企业主动找互联网企业。譬如在“治霾”这个问题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传统检测设备的商家肯可能都会找到互联网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合作方案。“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