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的师傅
发布日期:2015-04-22浏览:1918
白崇贤,1947年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国台湾著名管理大师,第五代管理模式的创始人。1996年台湾杰山企业家奖获得者。他的管理思想融会中西,自成一家,影响了东南亚、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数千家企业。常年担任华人富豪蔡万霖、林绍良及泰国正大集团、中国顶新(康师傅)集团、金利来集团、四川希望集团等著名企业的企管顾问。曾因全程策划“康师傅”进入大陆,而被誉为“康师傅”的师傅。
生平介绍
白崇贤大学毕业后服完兵役,考入羽田机械公司,从做行销干起。他每天清早出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拜访客户,晚上回来第一个动作就是先脱去鞋袜,将脚底的泡刺破再擦上红药水止痛……就这样,他走到了公司市场行销负责人的岗位上。因行销的成功,他被三和塑料公司董事长看中,请他到三和公司当管理专家。其在三和的管理智慧,后来引起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注意。他从企划部经理、人才培训中心经理跃升为总经理。后来他因策划“康师傅”这个品牌而声名大噪,尔后创办亚洲企管顾问集团,印尼富商林绍良、泰国正大集团、四川希望集团、香港金利来集团都聘请他为常年企管顾问及发展顾问。
北京欧迪芬百货公司经理听说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人是白崇贤,便特邀白崇贤来协助策划。欧迪芬在北京行销成功后,白崇贤又把顾问的脚步踏向全国各地。
山东有一家生产豆奶的企业老总想把企业经营成为国内名牌企业,投入很大的精力抓生产、抓营销,结果效果不佳,于是求白崇贤。白崇贤首先给他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连续开办“企业干部自强讲座”与“全员革心(心灵革命)特训营”活动,使厂内士气大增,生产力大振,解决了原先生产力脆弱的问题。然后白崇贤主动要求公司营销经理陪同他到各地市场考察,提出将分散式的布点策略,改成集中式的拳头策略取得成功。
1994年,白崇贤将东方“儒、释、道”的精华融进他在亚洲1000多家企业咨询、策划、顾问的实战经验里,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因有别于第一、二、三、四代管理,所以他把它称为“第五代管理”。在白崇贤的眼中,演讲是营销他的“第五代管理” 的方法之一,他说他是用30年的时间写讲稿,3个小时的时间表达给听众,白崇贤步履匆匆,随着演讲,他的“第五代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成就贡献
一、策划康师傅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魏家四兄弟创办了顶益集团,并推出康师傅方便面与统一竞争。然而康师傅因企业小,产品无名,在台湾难以找到销路。魏氏兄弟听说白崇贤已在香港及东南亚成功地辅导过100多家企业,于是求助白崇贤为康师傅献计献策。他欣然接受了魏氏兄弟的求助,对康师傅进行一番诊断,处方是:到大陆去发展!
然而,在征求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方案时,魏氏兄弟并不因白崇贤在企业界的名气而将康师傅的策划方案交给台育来做,而是采取市场化操作,公开向社会竞标,白崇贤只能是竞标者之一,这对白崇贤是否称得上台湾第一企划大师是一次检验。
白崇贤首先对康师傅进入大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他认为大陆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陆生产的方便面包装简陋,食之无味,而康师傅若能以大容量、精选调料和精美适用的包装进入大陆市场,势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接着,又对康师傅进入大陆的成本进行了科学的预算,设计了一句口语话的广告词……“香喷喷,好吃看得见”。投标开始,十几家竞争单位的策划方案,一起交在魏董办公室。经过绩效比较,魏氏兄弟最终还是选择了白崇贤的策划方案。后来,康师傅在大陆一炮走红,很快夺得大陆33%的市场份额。
如今,不少生产方便面的企业都垮了,而康师傅却愈战愈勇,一路走红,这与白崇贤给康师傅输入的“超越精神”不无关系。
康师傅用人完全是市场化操作,企业在报纸上不断地刊登招聘广告,不断地进人,第二批人进来是给第一批人的压力。第一批人与第二批人比较,假如第二批人赢过第一批人,第一批人就得回去,假如第二批人比第一批人差,批二批人就得回去,留下的人都像赛跑的运动员,如果不鼓足干劲向前跑,你就会掉队,掉队就意味着淘汰。康师傅就是靠这种“赛跑机制”在飞速发展。
二、“白氏旋风”
因白崇贤策划康师傅的成功,台育企业顾问公司成了“管理名牌”,在大陆被人抢先注册,白崇贤不得不将自己的企业更名为亚洲企管顾问集团,把管理业务扩大到整个亚洲。印尼富豪林绍良、泰国正大集团、四川希望集团、香港金利来集团都聘请他为常年企管顾问及发展顾问。
北京欧迪芬百货公司经理听说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人是白崇贤,便特邀白崇贤来京献技。这家百货公司专营欧迪芬内衣,这种内衣的设计结构与其它内衣不同,它不仅可以内穿,还可以外穿,每件卖268元,凡来购买欧迪芬的顾客都喜欢打折。从打8折、7折、6折继续下去……
白崇贤对公司经理讲,不能再降价了,不能再打折了,应该换一个行销的手法。公司经理问,怎么换?
白崇贤抖出锦囊妙计:这个行销的手法就是换一句口号—将原先“自信的女孩都穿欧迪芬”换成“庆祝欧迪芬进入中国四周年,特别举办买一送一感恩回报”。公司经理两眼望着白大师不知此计妙在何处?白崇贤对他讲,口号一换,购买欧迪芬的消费者就会这样想,买一件送一件,那么260元可以买两件,一件才130元。你如果实质的降价,把260降为130消费者还是不会买的。白崇贤的这一行销手法果然灵验,欧迪芬顿时成了热销产品。
欧迪芬在北京行销成功后,白崇贤又把顾问的脚步踏向了温州、山东和广东。
山东有一家生产豆奶的企业老总想把企业经营成为国内名牌企业,投入很大的精力抓生产,抓营销,结果效果不佳,于是求白崇贤。白崇贤首先给他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连续开办“企业干部自强讲座”与“全员革心特训营”活动,使厂内士气如虹,生产力大振,解决了原先生产力脆弱的问题。然后,白崇贤主动要求公司营销经理陪同他到各地市场考察,提出不妨将分散式的布点策略,改成集中式的拳头策略,率先拿下最有地利且支援能力能掌控和发挥的山东地区,逐次占领全国市场,这招“以市场养市场”的策略,最终使该企业走出了市场营销的萎靡状态。
另有一家小企业,老总一天到晚穷忙,不仅忙得没有效益,而且还使企业出现危机,这位老总找到白崇贤吐苦水,抱怨他对员工那么好,却培养不出一个人才来,逼得他凡事都要自己做。白崇贤把这位老总约到自己下榻的饭店,对他说,你怪你的企业没有像样的“人才”,就如同一位讲究体面的时髦小姐,在出门约会应酬之前,大叹找不到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可穿一样。这位小姐自己心知肚明,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自己亲自从百货公司千挑万选后买回来的,何以当时认为漂亮的衣服现在却不觉得漂亮呢?这就是喜新厌旧的心态作崇。同样,公司里的每一位重要干部都是高层经理人当年亲自挑选来的,何以时过境迁,满意的人才不见了呢?这也是喜新厌旧的心态在作崇。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当企业干部和员工成长的脚步赶不上企业或产业升级的速度时,就会导致昨日是人才,今日成为“废才”的现象;二是企业因缺乏整体性激励机制,使原先表现良好的人才产生观望和等待心理,不愿再将他们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尽情释放出来,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心态参与企业的运作,这样,人才就会自然凋零而成为企业的“废才”;三是企业经理人未能不断提供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华的环境,形成人才“逆流”,因为有些企业经理人自己不求进步,还千方百计地将比自己“行”的部属拉下来,真正的人才因受不了愚昧不仁主管的折磨,有机会则掉头就跑,这样企业的运作,焉有不败之理?
三、行销“第五代管理”
1994年,白崇贤将东方“儒、释、道”的精华融进他在亚洲1000多家企业咨询、策划、顾问的实战经验里,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因有别于第一、二、三、四代管理,所以他把它称为“第五代管理”。
他认为在第五代管理者的眼中,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大鱼吃小鱼、强者吃弱者的竞争,而是一场幸福的友谊赛。老板创业不再是一件苦活而是一场乐在其中的智力游戏。第五代管理提倡:把员工当成老总事业的伙伴,与老总一起工作、一起高兴、一起伤心、一起学习,还提倡行善感恩、调身调心调气,让企业与员工健康发展。
一次偶然机会,白崇贤来到大陆与国内著名的北洋咨询集团总裁相遇并邀请白崇贤全程主讲“第五代管理”,每张门票3000元,没想到在开讲当天大厅座无虚席,大部分是老总级人物,海尔、双星、海信、澳柯玛集团的多位高层主管都来了,持续两天的研修居然没有一人离场。
白崇贤的演讲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人,除他独特的管理思想外还有他独特的演讲形式。他把高深的管理智慧融进一串串通俗的小故事里,让听者听得轻松愉快难以忘却。演讲中他还时而插进一些儿歌,每首儿歌都寓意一种经营哲学。在讲到竞争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时,他要学员将《两只老虎跑得快》连唱3遍。唱完,他说为什么两只老虎跑得快,因为有竞争对手,一只老虎为什么跑得慢,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的演讲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认为做企业首先是做人气,人气旺盛企业才能成功。在白崇贤的眼中,演讲是营销他的“第五代管理”的方法之一,他说他是用30年的时间写讲稿,3个小时的时间表达给听众。
生平介绍
白崇贤大学毕业后服完兵役,考入羽田机械公司,从做行销干起。他每天清早出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拜访客户,晚上回来第一个动作就是先脱去鞋袜,将脚底的泡刺破再擦上红药水止痛……就这样,他走到了公司市场行销负责人的岗位上。因行销的成功,他被三和塑料公司董事长看中,请他到三和公司当管理专家。其在三和的管理智慧,后来引起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注意。他从企划部经理、人才培训中心经理跃升为总经理。后来他因策划“康师傅”这个品牌而声名大噪,尔后创办亚洲企管顾问集团,印尼富商林绍良、泰国正大集团、四川希望集团、香港金利来集团都聘请他为常年企管顾问及发展顾问。
北京欧迪芬百货公司经理听说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人是白崇贤,便特邀白崇贤来协助策划。欧迪芬在北京行销成功后,白崇贤又把顾问的脚步踏向全国各地。
山东有一家生产豆奶的企业老总想把企业经营成为国内名牌企业,投入很大的精力抓生产、抓营销,结果效果不佳,于是求白崇贤。白崇贤首先给他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连续开办“企业干部自强讲座”与“全员革心(心灵革命)特训营”活动,使厂内士气大增,生产力大振,解决了原先生产力脆弱的问题。然后白崇贤主动要求公司营销经理陪同他到各地市场考察,提出将分散式的布点策略,改成集中式的拳头策略取得成功。
1994年,白崇贤将东方“儒、释、道”的精华融进他在亚洲1000多家企业咨询、策划、顾问的实战经验里,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因有别于第一、二、三、四代管理,所以他把它称为“第五代管理”。在白崇贤的眼中,演讲是营销他的“第五代管理” 的方法之一,他说他是用30年的时间写讲稿,3个小时的时间表达给听众,白崇贤步履匆匆,随着演讲,他的“第五代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成就贡献
一、策划康师傅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魏家四兄弟创办了顶益集团,并推出康师傅方便面与统一竞争。然而康师傅因企业小,产品无名,在台湾难以找到销路。魏氏兄弟听说白崇贤已在香港及东南亚成功地辅导过100多家企业,于是求助白崇贤为康师傅献计献策。他欣然接受了魏氏兄弟的求助,对康师傅进行一番诊断,处方是:到大陆去发展!
然而,在征求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方案时,魏氏兄弟并不因白崇贤在企业界的名气而将康师傅的策划方案交给台育来做,而是采取市场化操作,公开向社会竞标,白崇贤只能是竞标者之一,这对白崇贤是否称得上台湾第一企划大师是一次检验。
白崇贤首先对康师傅进入大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他认为大陆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陆生产的方便面包装简陋,食之无味,而康师傅若能以大容量、精选调料和精美适用的包装进入大陆市场,势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接着,又对康师傅进入大陆的成本进行了科学的预算,设计了一句口语话的广告词……“香喷喷,好吃看得见”。投标开始,十几家竞争单位的策划方案,一起交在魏董办公室。经过绩效比较,魏氏兄弟最终还是选择了白崇贤的策划方案。后来,康师傅在大陆一炮走红,很快夺得大陆33%的市场份额。
如今,不少生产方便面的企业都垮了,而康师傅却愈战愈勇,一路走红,这与白崇贤给康师傅输入的“超越精神”不无关系。
康师傅用人完全是市场化操作,企业在报纸上不断地刊登招聘广告,不断地进人,第二批人进来是给第一批人的压力。第一批人与第二批人比较,假如第二批人赢过第一批人,第一批人就得回去,假如第二批人比第一批人差,批二批人就得回去,留下的人都像赛跑的运动员,如果不鼓足干劲向前跑,你就会掉队,掉队就意味着淘汰。康师傅就是靠这种“赛跑机制”在飞速发展。
二、“白氏旋风”
因白崇贤策划康师傅的成功,台育企业顾问公司成了“管理名牌”,在大陆被人抢先注册,白崇贤不得不将自己的企业更名为亚洲企管顾问集团,把管理业务扩大到整个亚洲。印尼富豪林绍良、泰国正大集团、四川希望集团、香港金利来集团都聘请他为常年企管顾问及发展顾问。
北京欧迪芬百货公司经理听说康师傅进入大陆的策划人是白崇贤,便特邀白崇贤来京献技。这家百货公司专营欧迪芬内衣,这种内衣的设计结构与其它内衣不同,它不仅可以内穿,还可以外穿,每件卖268元,凡来购买欧迪芬的顾客都喜欢打折。从打8折、7折、6折继续下去……
白崇贤对公司经理讲,不能再降价了,不能再打折了,应该换一个行销的手法。公司经理问,怎么换?
白崇贤抖出锦囊妙计:这个行销的手法就是换一句口号—将原先“自信的女孩都穿欧迪芬”换成“庆祝欧迪芬进入中国四周年,特别举办买一送一感恩回报”。公司经理两眼望着白大师不知此计妙在何处?白崇贤对他讲,口号一换,购买欧迪芬的消费者就会这样想,买一件送一件,那么260元可以买两件,一件才130元。你如果实质的降价,把260降为130消费者还是不会买的。白崇贤的这一行销手法果然灵验,欧迪芬顿时成了热销产品。
欧迪芬在北京行销成功后,白崇贤又把顾问的脚步踏向了温州、山东和广东。
山东有一家生产豆奶的企业老总想把企业经营成为国内名牌企业,投入很大的精力抓生产,抓营销,结果效果不佳,于是求白崇贤。白崇贤首先给他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连续开办“企业干部自强讲座”与“全员革心特训营”活动,使厂内士气如虹,生产力大振,解决了原先生产力脆弱的问题。然后,白崇贤主动要求公司营销经理陪同他到各地市场考察,提出不妨将分散式的布点策略,改成集中式的拳头策略,率先拿下最有地利且支援能力能掌控和发挥的山东地区,逐次占领全国市场,这招“以市场养市场”的策略,最终使该企业走出了市场营销的萎靡状态。
另有一家小企业,老总一天到晚穷忙,不仅忙得没有效益,而且还使企业出现危机,这位老总找到白崇贤吐苦水,抱怨他对员工那么好,却培养不出一个人才来,逼得他凡事都要自己做。白崇贤把这位老总约到自己下榻的饭店,对他说,你怪你的企业没有像样的“人才”,就如同一位讲究体面的时髦小姐,在出门约会应酬之前,大叹找不到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可穿一样。这位小姐自己心知肚明,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自己亲自从百货公司千挑万选后买回来的,何以当时认为漂亮的衣服现在却不觉得漂亮呢?这就是喜新厌旧的心态作崇。同样,公司里的每一位重要干部都是高层经理人当年亲自挑选来的,何以时过境迁,满意的人才不见了呢?这也是喜新厌旧的心态在作崇。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当企业干部和员工成长的脚步赶不上企业或产业升级的速度时,就会导致昨日是人才,今日成为“废才”的现象;二是企业因缺乏整体性激励机制,使原先表现良好的人才产生观望和等待心理,不愿再将他们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尽情释放出来,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心态参与企业的运作,这样,人才就会自然凋零而成为企业的“废才”;三是企业经理人未能不断提供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华的环境,形成人才“逆流”,因为有些企业经理人自己不求进步,还千方百计地将比自己“行”的部属拉下来,真正的人才因受不了愚昧不仁主管的折磨,有机会则掉头就跑,这样企业的运作,焉有不败之理?
三、行销“第五代管理”
1994年,白崇贤将东方“儒、释、道”的精华融进他在亚洲1000多家企业咨询、策划、顾问的实战经验里,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因有别于第一、二、三、四代管理,所以他把它称为“第五代管理”。
他认为在第五代管理者的眼中,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大鱼吃小鱼、强者吃弱者的竞争,而是一场幸福的友谊赛。老板创业不再是一件苦活而是一场乐在其中的智力游戏。第五代管理提倡:把员工当成老总事业的伙伴,与老总一起工作、一起高兴、一起伤心、一起学习,还提倡行善感恩、调身调心调气,让企业与员工健康发展。
一次偶然机会,白崇贤来到大陆与国内著名的北洋咨询集团总裁相遇并邀请白崇贤全程主讲“第五代管理”,每张门票3000元,没想到在开讲当天大厅座无虚席,大部分是老总级人物,海尔、双星、海信、澳柯玛集团的多位高层主管都来了,持续两天的研修居然没有一人离场。
白崇贤的演讲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人,除他独特的管理思想外还有他独特的演讲形式。他把高深的管理智慧融进一串串通俗的小故事里,让听者听得轻松愉快难以忘却。演讲中他还时而插进一些儿歌,每首儿歌都寓意一种经营哲学。在讲到竞争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时,他要学员将《两只老虎跑得快》连唱3遍。唱完,他说为什么两只老虎跑得快,因为有竞争对手,一只老虎为什么跑得慢,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的演讲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认为做企业首先是做人气,人气旺盛企业才能成功。在白崇贤的眼中,演讲是营销他的“第五代管理”的方法之一,他说他是用30年的时间写讲稿,3个小时的时间表达给听众。